4月17日,湖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湖北省知識產權保護狀況新聞發布會,介紹我省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情況。新聞發布會答記者問環節,湖北省人民檢察院黨組成員、副檢察長梁莉介紹了湖北檢察機關開展知識產權保護的工作成效。
現場答記者問實錄如下
記者:在保護知識產權方面,檢察機關有哪些職能?請詳細介紹一下檢察機關開展知識產權保護的工作成效?
梁莉:檢察機關通過履行刑事、民事、行政、公益訴訟檢察職能,依法保護知識產權。2024年,我們緊緊圍繞省委加快打造科技創新高地的戰略部署,針對日益增長的知識產權保護的法治需求,聚焦創新主體合法權益保護,突出“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”,充分發揮檢察職能,履職規模不斷提升,履職方式不斷豐富,向市場發出“嚴保護、快保護”的強烈信號,積極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和創新環境。
一是依法履行刑事檢察職能,嚴厲打擊侵犯知識產權犯罪。加強知識產權刑事案件審查逮捕、審查起訴和出庭支持公訴工作,依法嚴厲打擊侵犯商業秘密、商標權、著作權等犯罪,2024年,共批捕侵犯知識產權刑事犯罪284人、起訴510人,同比分別上升5.5%、31.1%。辦案范圍不僅涉及游戲私服、汽車車身、新能源產業等科創領域,還涉及盜版教輔、農業種子、地理標志產品等民生領域。從提前介入偵查、邀請技術調查官、分層分類處理、全力追贓挽損等方面,提升辦案實效。借助數字檢察、“兩法銜接”平臺、知識產權刑事案件“雙報制”等方式,依法對“應當立案而不立、不應立案而立”的案件開展立案監督。對僅作行政處罰而涉嫌犯罪的案件,及時監督移送,監督公安機關立案。如在辦理一起侵犯知名品牌汽車車身商標權案中,檢察機關經大數據比對發現線索并及時監督公安機關立案。在公安機關立案后,檢察機關提前介入引導偵查,經提起公訴法院依法對侵權人定罪量刑。在辦理一起涉侵犯著作權案中,檢察機關在審查起訴環節發現本地公安機關不具有管轄權,依法監督公安機關撤案。
二是充分履行民事、行政和公益訴訟檢察職能,提升監督質效。不斷加大知識產權民事、行政和公益訴訟案件的辦理,2024年辦案規模是上年度的3倍。特別是注重加大依職權監督力度,檢察機關通過大數據監督模型發現線索,依職權對某著作權侵權民事執行案開展監督。同時,常態化開展知識產權惡意訴訟監督,依法監督“借維權之名、行侵權之實”,立辦某文化公司惡意訴訟案件84件。充分履行公益訴訟職能,持續加大對地理標志產品的保護力度。如檢察機關督促整治侵犯“恩施玉露”注冊商標專用權行政公益訴訟案,有力保護了知名地理標志產品。
三是聚焦綜合履職,充分發揮“四大檢察”聚合效應。全省檢察機關綜合履行知識產權檢察職能,著力在辦理知識產權案件中履行刑事、民事、行政、公益訴訟等多項檢察職能,共開展綜合履職案件81件,發揮了“四大檢察”聚合效應,放大和提升了知識產權的保護效果。共辦理不起訴后反向移送行政處罰案件28件,如辦理的任某侵犯網絡游戲著作權案,經作相對不起訴處理后,及時向版權局制發檢察意見書要求對任某作出行政處罰。該案被評為中國網絡文藝版權保護典型案例。探索開展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工作,在辦理王某等3件11人系列假冒注冊商標案中,依法提起公訴的同時,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,要求被告人承擔銷售價款三倍的懲罰性賠償等責任,法院均支持檢察機關提出的全部公益訴訟請求。
四是發揮職能優勢,依法平等保護涉知識產權各方權益。嚴格落實知識產權刑事案件權利人訴訟權利義務告知制度,積極聽取權利人意見,保障其實質性參與訴訟。如在辦理的一起侵犯知名國際運動品牌商標權案件中,及時告知權利人權利義務,協助其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,降低了維權成本,減輕了權利人訴累。同時,注重加強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適用,強化釋法說理,推動侵權人積極賠償,提高追贓挽損比例。如在辦理一起侵犯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商業秘密案中,對被告人提起公訴并獲法院判決支持。引導訴前調解,權利人獲侵權企業賠償2000萬元。
今年,我們聚焦服務保障科創引領戰略實施,已在全省檢察機關部署開展“服務支點建設 保護科技創新”專項行動,進一步聚焦對知識產權的檢察綜合保護,一是依法全面履職,加大科技創新保護力度。二是突出辦案重點,加大對涉及科技創新類犯罪打擊力度,注重對利用科學技術實施的犯罪的打擊力度。三是深化綜合履職,堅持“一案四查”,不斷提升科技創新保護質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