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辯護律師提出的質疑很有針對性,公訴人構建的證據鏈條還可以更緊湊些。”近日,在湖北省崇陽縣法院,一場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的庭審正在進行,一位旁聽的檢察官在筆記本上快速記錄著。旁聽席上坐著由咸寧市檢察院普通犯罪檢察部領導,崇陽縣檢察院刑事檢察、公益訴訟檢察部門業務骨干及人民監督員組成的特殊“觀摩團”。
這是一起涉及五名被告人、案情復雜的案件,控辯雙方圍繞罪與非罪的界定、違法所得的計算、量刑情節的認定、公益損害賠償的范圍等核心爭議焦點展開多輪激烈的辯論。庭審結束后,一場聚焦辦案質效的“頭腦風暴”在崇陽縣檢察院會議室熱烈展開。
“法律文書表述可以更精準?!薄坝崋柌呗赃€要再優化,關鍵事實的深挖需要更系統?!薄肮嬖V訟的釋法說理應更具傳播性,把法律術語轉化為群眾聽得懂的語言?!薄c會人員從不同角度提出十余條具體建議。
“這些意見就像一份精準的診斷書,為我們開出了個性化的提升藥方?!眳⑴c庭審的青年檢察官鄧浩澤表示,將針對提出的問題進行反思、復盤,并逐一改進提升。
記者了解到,今年以來,該院將聽庭評議作為常態化練兵機制,同步建立“一案一總結、一庭一提升”工作制度,旨在通過及時歸納共性問題,總結優秀經驗,將評議成果轉化為全體公訴人履職能力提升的集體智慧與共同財富。